晒后假日

《Aftersun》是 2022 年我个人的最佳电影,可惜的是并没有在国内上映,网络上完全是依靠电影自身实力口碑逐渐传播开。当时我看完后虽然没有完全理解镜头里所有暗藏的信息和表现手法,但能感受到男主 Calum 那种压抑克制、处于失控边缘的阴郁情绪,观感上令人信服且十分细腻,像《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里外表平和心里却尽是伤痛,不过《Aftersun》给我的感觉更加深沉无力,一直环绕着悲伤遗憾的余韵,这是电影的其中一个魅力所在。

影片是苏格兰出生的纽约作家兼导演夏洛特·威尔斯的电影处女作。背景设定在1990年代尾声,故事随着一个充满好奇的11岁女孩 Sophie(Frankie Corio 饰)和她年轻的单身父亲 Calum(Paul Mescal 饰)出发。两人一起前往土耳其度假,在那里发生的琐事看似平淡无奇,但那些一闪而过的对话,被说出口的和没有说出口的,却刻划出为人父母与子女的感情,更透露双方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彼此的磐石。二十年后,当苏菲成长到当年出游时父亲的年纪,她回忆起十一岁的那年夏天的记忆碎片,在真实的影像和想象的回忆空间里,那个熟悉的贴心父亲逐渐显露出那年他不曾向女儿表露过的悲伤。

Aftersun 一词的含义是用来形容描述皮肤暴露于阳光下皮肤晒伤后,用来舒缓滋润皮肤的护肤品。我一开始遐想与 Calum 的处境联系在一起,他多么需要 Inner Aftersun 来涂抹存在创伤的内心。外在的晒伤可以通过涂敷缓解,但心理疾病却没有办法轻松痊愈。在一段访谈中导演说到自己并没有想太多,靠本能取了这样的标题,但是喜欢读观众对于推测这个标题的意义。

一年多来,我不止一次被冲动驱使重温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好的电影就是看完后萦绕在脑海中,不停地回味,一段时间过后想起再次投入到其中,这种触动每看一遍就愈发强烈,而这次我很想写些什么,无法憋在心里。

电影的画面色调和整体观感非常舒适,也巧妙运用色彩,向观众传递了信息,Sophie 常穿着颜色鲜艳活泼的服装,而 Calum 大多笼罩在灰白黑的阴郁色调,象征着他转变的情绪。即便是环境色调的处理,也能传达出人物当下的心理感受,像是有一幕 Sophie 和 Calum 分别处在两个空间,房间和浴室的色调对比就非常明显。白天大部分的户外画面色调较为柔和明亮,想起《Call Me by Your Name》的画面不过《Aftersun》没有那样艳丽夺目。

电影的叙事方式十分特别,在我第一次看《Aftersun》时,总是会有种不安的感觉,让我以为接下来角色将遭遇可怕的事情并通过画面展现出来,结果没有发生,却又有股无法表述的暗流涌动,呈现的只是 Sophie 的回忆,却揭露了画面外一个绝望的事实。

这种对事实感到震惊的冲击,安静而又强烈。全片存在许多线索能让观众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一些情节里的迹象暗示,我在更多遍观影时才更加关注到。两位主演的演技功不可没,Calum 缓慢崩溃的表现让人难过,影片没有定论表明是什么原因导致 Calum 有着严重的心理疾病,除了这次度假之外他的生活是怎样的,经历了什么,无法得知他的过去,唯一透露出的是在 Sophie 对女儿说的那句「当我十一岁时没人记得我的生日」,这也许有着成长环境的影响,也没有说明为什么他会与妻子离婚。这些片段都是 Sophie 根据录像去努力拼凑出的支离破碎的过去,每一次的回想重播,都会随着 Sophie 年龄的增长赋予不同的意义,我则是一个旁观视角,和她一起跟随着回忆去观察寻找 Calum 的另一面。

Sophie 不在场时 Calum 的所有情节我认为都是 Sophie 凭空猜想出来的,她猜测父亲会这样做,在酒店房间里独自一人打太极,站在阳台栏杆张开双手,在购买的地毯上躺下,抽着路边捡起烟头朝大海走去。全片都在 Sophie 的视角下的记忆集合,Sophie 拼凑记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弄清父亲的感受和他所经历的事情,也正是因为 Sophie 长大成人有伴侣家室后才能去地填补着回忆中父亲另一面的空白,构建出在度假村发生的事。

影片中 Calum 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打上石膏的手臂,Sophie 用纸巾擦 Calum 脸时上面的疤痕,涂抹硫磺泥巴时肩上的伤,满脸严肃执着地要教 Sophie 防身术,说完 「我不知道40岁的自己会怎样,很难想象我已经30岁」后的神情,听完女儿说自己心情低落因为在一天游玩后身心疲惫身体下沉的描述后朝着镜子吐口水,拿着毛巾盖在脸上呼吸等等都在表示着 Calum 糟糕的状态,部分细节在我第一遍观影时并没有注意到。还有一段漆黑闪烁着灯光的舞池中有几个画面是 Calum 面对着另一位陌生男人,在 Sophie 作为同性恋的视角下,这里她是否认为父亲可能是与自己的性取向上挣扎是导致他心理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呢?回忆中也展示了她对人际关系感情的向往好奇。

Calum 也有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对抗心理状态,他学习太极,阅读关于冥想的书籍,和女儿讨论着未来,允许将房间涂成黄色,和女儿说不管是任何事都可以和自己聊,不管是和谁交往,还是去了什么派对,甚至是嗑药。

在一晚的卡拉 OK 活动中,Sophie 隐瞒父亲报了名并坚持想让他一起上台,她本意是好的,但并不知道父亲当时的心理状态,结果得到了一句语气强硬生气的拒绝,Sophie 独自上台唱完了 Losing My Religion。Sophie 对 Calum 说的那句气话「Stop doing that. Offering to pay when you don’t have the money」直击他的内心,有些错愕,然后绝望的笑了一下,这里演员的表演相当出色。Calum 无法应对这样的言语,只好和女儿提出一起离开,Sophie 不开心只想自己一个人呆着。这里 Calum 状态直转急下,与女儿分开后,他回到酒店房间默默看着女儿的录像,随后出门朝大海走去,海浪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Calum 心里的悲伤绝望就像漆黑的海面已经将他整个吞噬,这一段实在是太窒息了,Calum 当时有没有真的这样做女儿是不得而知的,她根据当时回到酒店看到全身裸睡在床上的父亲,臆想了这样一段情节。

当时 Sophie 为什么会说出那句气话呢?也许是因为前些天在一次晚餐时,父亲用没带钱包一起扔面包逃离这个恶作剧,避免了服务员记酒店房间号收费,Sophie 心里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只不过没有明说。也许她在度假前就已经了解到父亲的经济状况并不好,不理解父亲花很多钱买地毯这件事,当 Calum 说出可以去上声乐课时,Sophie 才会说出那样的话。一开始我并不理解为什么经济困难却花钱购买这一张地毯,也许 Calum 是想留给 Sophie 一些东西吧,地毯,合影的照片,和那张永远爱你的明信片。

回忆里的最后一部分,Calum 拉着 Sophie 去跳舞,这是电影里 Calum 表现得最纯粹快乐的一幕,实际此刻他内心已经放弃挣扎了,决定放开去享受人生和女儿最后一次的舞蹈。再次观影看到真是让人感到心碎,拉着 Sophie 一起跳了起来,伴随着 Under Pressure 歌曲音调的变化与分崩离析,回忆中的场景与舞池的画面穿插并行。我将舞池理解成了被新情感所干扰的内心具像化表现,成年 Sophie 终于来到 Calum 的身边,朝他大喊,并紧紧拥抱住他,像是二十年前那个夜晚拥抱着 Calum 一样,这是她困在这个隐喻空间里最接近父亲的一次,仿佛也是最后一次,成年 Sophie 在与记忆中的父亲告别。电影导演 Charlotte Wells 在一封信中写到:

回忆是个抓不住的东西,细节总是朦朦胧胧,变幻无穷。越是努力回想,就越是难以看清。对回忆的回忆总是无休止地自我腐蚀。我最近开始觉得,情感比回忆更强大,但它也很棘手。因为在回忆过去的某个时刻,回忆当时你的情感时,你会开始感受那个时刻对你现在意味着什么,并被这一新的情感影响。在土耳其语这个富含大量难以被翻译成英文词汇的语言中,有个词叫 hasret。hasret 的意思包含了渴望、爱和失去。它特别符合上述语境和这部电影。

Sophie 到了父亲相同的年纪后,回忆时那一时刻而产生了新的情感,从而又影响着回忆。对于十一岁的 Sophie 来说这是一段完美的假期,而现如今 Sophie 终于能体会到父亲当年的悲伤绝望,但再如何回忆也不完全是小时候那段相同的经历、对话和细节了,不变的只有录像机中的片段。电影播放到最后一幕,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衔接,镜头缓缓移动停留在了 Calum 手持录像机上,这是全片我最喜欢的一幕。Calum 将摄像机对准着 Sophie,这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想要坚持下去的,就是他的女儿。也许通过摄像机的视角当作父亲对自己的注视,能给到 Sophie 一些安慰吧。关闭录像机,从明亮的过道走向大门,进入到舞池中,Calum 永远留在了 Sophie 心中的那段晒后假日。